【新时代好少年】一封家书系家国——《致诸兄嫂》读后有感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1-05-13 10:16:53
央视网 | 2021-05-13 10:16:5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浓烈的家国情怀,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家庭文明的建设,多次提到要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的峥嵘岁月涌现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而每一封革命家书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牺牲精神的温情记载。

初读刘伯坚烈士的《致诸兄嫂》这份家书时,因为缺乏了解,因而并未读出什么特别的感受,所以我特意去找寻了其相关的生平事迹。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人。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底,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率留守苏区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俘,3月21日壮烈牺牲,时年40岁。

此信写于1935年3月20日。刘伯坚临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后事要办。刘伯坚说:“有!第一,我要写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后要把我葬在梅关,使我死后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敌人只好给他笔和纸。刘伯坚镇定自若地写下了临刑前这封动人心魄的家书。

此时再去品读这份家书时我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并不畏惧即将到来的死亡。相反还希望子孙后代能把革命进行到底。尤其是“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豪言壮语,特别让我感动,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信中要求亲人不要找别人来营救,体现了他以党组织的大局为重、细心保护革命者的用心;也希望自己的亲人不要把自己被捕的事扩散出去,反映了他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但他始终放心不下的就是散落在各地的三个孩子。他在信中给几位兄嫂,详详细细写下三个孩子托养人的姓名、地址和详细特征。这也体现了刘伯坚烈士铁骨柔情的一面。这封家书蕴含着家国之义,豪气云天,却也脉脉温情。多次的反复品读吟诵,对其情感就感受愈深,仿若见到刘伯坚一字一句慎重留下这封家书的时刻。

其实我们能了解到的,品读到的这些红色家书真的少之又少。在中华民族最为苦难的那段时间,有许许多多如刘伯坚这样的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少年一代在缅怀革命烈士的同时,更加应当学习他们为国奉献一切的精神!

刀茅巷小学五(3)中队 章语嘉

编辑:韦巧珍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新时代好少年】一封家书系家国——《致诸兄嫂》读后有感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