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方向提升大学生就业韧性

副标题:

来源:中国教育报  |  2021-10-27 08:07:48
中国教育报 | 2021-10-27 08:07:4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近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就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偏高的情况进行提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既有总量因素制约,又受到结构性因素影响。尽管自8月份以来,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连续两个月明显回落,但青年就业压力依然备受关注。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从鼓励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发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具有学历层次较高、富有创造力、具备较强职业转换和技能迁移能力等特点,是青年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09万,加上往届待就业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实际需要就业人数预计超过1000万。实际上,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着力点,就是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基本盘”。

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事关千万名大学生和千万个家庭的切实利益与长远发展,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因此,引导千万量级的高校毕业生找准就业方向,提升就业韧性,的确考验着政府、高校等各方的智慧。

要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很多人一讲大学生就业,往往就是“固定工”“铁饭碗”。随着数字化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勃兴,大学生就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刷新改写,互联网、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日益显见,“非全日制”就业方式,一人服务多家单位、兼职几份工作等已非个案。各方应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切实转变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高校毕业生专长和智力优势的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扩大基层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农业技术等领域就业空间,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要畅通大学生求职供需信息对接,提升人岗精准匹配。大学生是社会劳动力的有生力量,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政府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大学生精准推送行业和市场动向等岗位信息。教育部牵头启动的“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升级推出“24365智慧就业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不间断的就业服务。人社部推出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一些高校加大就业见习等能力提升项目,组织毕业生到名企优企参加“点对点”面试签约等,都助力大学生找到就业切入点。

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作用,放大就业倍增效应。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更是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为此,政府应创新政策、完善机制,为大学生群体大胆创新创业、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提供更多机会。各地还要扩大创新创业引导资金规模,实施以工代训,给予免担保免息贷款支持,以及一次性创业、创业房租等补贴,在促进大学生创业激励政策上不断加码发力。高校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完善相关课程体系、竞赛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创业双学位和微学历等,可以为有意愿、有能力的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等多层次支持。

要指导大学生聚焦新兴职业领域,扩大就业容量动能。新兴职业领域不仅可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扩大就业容量动能,更是响应日新月异的数字产业人才供给需求。根据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发布的有关信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陆续产生,在线教育、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清晰可见,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着力在集成电路工程、健康养老、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数字文化产业等新兴领域,加快布局设置相关学科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然,针对新兴职业领域,政府还应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以促进新兴职业领域在扩就业容量中行稳致远。

(作者:张立迁,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编辑:刘佳曈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找准方向提升大学生就业韧性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