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垂范 育医学人才
——记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

副标题:

来源:教育部  |  2022-05-09 11:45:47
教育部 | 2022-05-09 11:45:47
原标题:
正在加载

“今天,我要自豪地说,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我们打赢了!”8月30日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院长、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为200余名医学生上开学第一课时,深情回顾那段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岁月。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胡豫凝聚医者力量,践行医者仁心,用白衣逆行的感人事实来淬炼学生的医学之魂;三十载医学改革创新,善下“先手棋”,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在祖国大地上,师生共书医学创新的时代答卷。前不久,他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以身垂范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与武汉一线医护工作者视频连线,胡豫代表协和医院作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坚强保证。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作为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带领全院迅速投入到对抗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他说:“只要国家有需要,协和就倾其所有。”在和死神赛跑的过程中,协和医院先后开辟了3个院区、2所方舱医院共5个战场,收治5200多人次新冠肺炎患者,接诊2万多名发热患者,是湖北省此次抗击疫情收治病患最多的医院之一,成为战疫前线的“航母”级医院,为武汉保卫战的胜利贡献了协和力量。

疫情最危急的时候,胡豫不分昼夜落实开展核酸检测、改造重症患者定点医院、开建方舱医院,为救治患者、加强防控殚精竭虑。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全面完成隔离病房改造之际,寒潮来袭,2月15日那天,56岁的胡豫在风雨中督导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战疫不停。当天完成499名患者的转运收治,前3天共计收治患者近800人,履行了“应收尽收”的诺言。

“记忆最深的是方舱医院的建设,我当时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看了场地,觉得非常困难,因为这里是会展场馆,没有制暖设备,厕所很少,医护人员的隔离,三区两通道的病房设置都做不到。但是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在48小时内按照标准完成了全部改造,完工的当晚就收治了600多人。”胡豫回忆说,这种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就是时代教育最好的“养分”。

在他的激励下,协和医院的青年医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不少学生积极行动,参与临床协调、后勤保障、科技攻关、科普宣传和志愿者工作,与前线的老师并肩作战。

“不待扬鞭自奋蹄”,抗疫战场上,胡豫在一线奋战的一幕幕流传在学生的班级群、朋友圈中。他用医者与师者的担当使命,为第一临床学院的所有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堂思政课。他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无所畏惧的精神,为广大青年学子做出了表率,不少学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疫情防控斗争中,临床协调、后勤保障、科技攻关、科普宣传、志愿服务……学生们以默默的行动与前线的老师并肩作战,共同汇聚起战疫的磅礴之力。

与时俱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勇担时代命运的“卓越医学人才”,如何下好医学教育改革的“先手棋”?这是胸怀家国情怀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疫情之下,日常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一困境让教育界开始思考如何打破时空壁垒,创新教学形式。“眼下,疫情防控的力度仍然不能松懈,规培学员还不能到医院实地学习,但是医学储备人才培养的脚步不能停,这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这也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胡豫说。

敲击键盘,浏览病例,人机对话,虚拟问诊……疫情之下,“被困家中”的第一临床学院本科生只需登录一套特殊的网络系统,就可以开展在线临床思维训练。系统中有数字化的典型临床病例,集问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为一体;有智慧化的人机交互,模拟生动的临床学习情景,有效提升诊疗思维这项合格医者必备核心能力。这套名为“基于虚拟标准化病人的临床诊疗思维综合训练系统”就是胡豫牵头研发的,2019年获批湖北首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胡豫总是瞄准国际前沿,敏锐挖掘新趋势,不断拓展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思路。2012年,他率先牵头担任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生“血液系统疾病”课程责任教授,带领课程团队,基于最新的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改革思路,有机整合学科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精选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机能与形态、生理与病理、宏观与微观、临床与基础的结合;编写与课程匹配的高水平器官-系统整合教材《血液与肿瘤疾病》,为其他器官系统的改革推进提供了“样板”。

2017年,胡豫又突破性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他率领团队完成人卫社“内科学”(血液系统)MOOC课程建设,获批“湖北省首批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他积极探索SPOC结合MOOC的O2O教学模式,结合临床教学特点,应用于理论课、实习小讲课、教学查房及临床技能课等诸多临床教学环节中,大大提升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成效。

胡豫善于总结,笔耕不辍,将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育人情怀书写在医学教育领域。近五年来,他以主编及参编身份编写包括多套国家规划教材在内的教材19部。他还将数十年不断积累的临床病例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深受学生好评。

立足国家需求、立足实际做研究

胡豫常说:“科学研究不是为了发文章,推进临床工作和人才培养才更重要。”他的研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鲜明的创新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疾病和病患,深入研究,将潜心问道与关注现实和服务社会相统一。他要求学生立足国家需求,以医学科学家的成长目标激励自己,立足实际做研究。

小唐是第一临床学院八年制的学生,今年疫情期间,未能返校的她通过新闻、微信关注到导师胡豫在指挥全院紧急作战的同时,在本院牵头建立了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研究团队,利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危重症患者临床研究。深感于导师胡豫的医者父母心和科研追求,小唐随后也申请加入到胡豫的科研团队中,配合输血所、武汉血液中心等机构积极搜集相关材料。

作为血液学专家,胡豫发现虽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危重症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于是他启发学生对这些未知领域大胆探索,指导学生查阅分析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临床观察结果深入统计分析,最终发现肺栓塞可能是新冠肺炎高危因素,由此呼吁在临床推广DVT预防策略,显著降低了协和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等杂志上,解决了特殊时期国家的迫切需要,对于小唐来说,这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学习经历。

作为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胡豫的科技创新成果斐然,而他也非常注重将科研成果融入到医学人才教育中。再忙,他也会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最新文献,讨论科研新思路、新技术,对学生们的疑惑给出实用性强的建议和方向。

作为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心目中“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22年里,胡豫培养了大量的卓越医学接班人。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纷纷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文章。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编辑:鲁杨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以身垂范 育医学人才
——记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豫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