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民族技艺传承的火种
——记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朱辉球

副标题:

来源:人民日报  |  2022-05-24 15:10:21
人民日报 | 2022-05-24 15:10:21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我本是一个平常人,因为当了一名老师,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我要和陶瓷专业一起成长。”——朱辉球

  最近,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朱辉球有点忙,刚参加完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发布会,他就赶到南昌参加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人物的颁奖典礼。

  头顶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师等一大堆头衔,他还是江西省粉彩古彩陶瓷艺术传承创新研究院负责人,传承、弘扬民族陶艺,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粉古彩陶瓷传承人。 

  记者请他讲讲自己的故事,他说的不是学生就是粉彩古陶瓷。学生的成长和民族陶瓷技艺的传播,是他最关心的。

  带着学生传承非遗

  1990年,刚到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朱辉球,最初并不是做陶瓷的。当时陶瓷业不景气,学校只有一个美术班、四五名教师,从事古彩陶瓷创作的教师也寥寥无几,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窘境。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族技艺,古彩作品创作难度较高,一件作品通常得画上两三个月,哪怕一件小品,也得花上个把星期;得掌握颜料配方;作品进窑时间长,烧制的过程中还容易烧坏……年轻人很少愿意静下心来重拾传统,大多热衷于追求“容易出作品”的现代陶艺。

  最终,在陶瓷圈里长大,喜爱陶瓷的朱辉球捺着性子,学起“磨人”的古彩。因为创作周期太长、烧制过程中容易出毛病,年轻的朱辉球也曾一度转做现代陶艺,好在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总得有人去学,去传承。”朱辉球说,“还得学好,传承好。”

  “朱老师平日对作品乃至作业的要求都极为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朱辉球的学生游子龙说,他把学生带进自己的工作室,搞科研、撰写学术论文、创作作品,常常加班到深夜,无论寒冬酷暑。

  对一些陶瓷艺术家来说,精心创作的画作和独到的技法是“吃饭家伙”,“好东西自己留着”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朱辉球不仅把办公室设在教室旁,平日也和学生们一起创作,现场示范拉坯、施釉、彩绘、陶瓷装饰等工艺环节,还将精心创作的作品制成高清印画挂在教室四周,供学生们临摹、学习。

  得益于这样无私的付出,朱辉球的学生成长得很快,2016年入学的游子龙不仅在国内各类陶瓷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作品也得到了很多收藏家的认可。

  和陶瓷专业一起成长

  “艺术创作需要安静的状态,朱老师除了从事艺术教学,还有一大堆行政事务,白天忙个不停,晚上才有时间干干‘老本行’。”说起朱辉球,与他搭班的工艺美术大师占昌赣连说“不容易”。

  头顶一大堆头衔,但熟悉朱辉球的人都喊他“朱老师”。这是朱辉球最喜欢的称呼,他说:“教师是一个善良的职业,一个充满爱的职业,一个阳光下的职业,我觉得教师是最幸福的人。”

  “朱老师在艺术上要求严格,生活上却十分细心,把我们当孩子看。”游子龙说,2017年,朱辉球带他去广交会,考虑到他无法报销机票,同他一起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手提肩扛地带上学生的20多件参赛作品,生怕有一点闪失。

  “很为他人着想,特别平实温和,从未见过他生气。”朱辉球的同事程志山说,学校里和他年纪相当的同事都习惯喊他“球球”,带着些亲昵的语气。

  近年来,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学校向朱辉球抛来橄榄枝。“我本是一个平常人,因为当了一名老师,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我要和陶瓷专业一起成长。”从未想过“跳槽”的朱辉球一直感谢学院对他的培养。

  教育部出台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文件后,朱辉球想借此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带入校园,这一想法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与支持。

  经过精心筹备,2015年10月,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举办了“国家非遗制瓷技艺进校园”活动。经过遴选,熊宣皓等30多名优秀陶瓷专业学生得以向10位国家非遗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拜师学艺。能得到陶瓷业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们把看家本领倾囊相授,学生们直呼“想不到”。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朱辉球想通过学校这个平台,传播好国家非遗制瓷技艺。

  醉心民族技艺传承

  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技艺,朱辉球一直牵挂在心。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但当下的年轻人多被国外现代瓷艺吸引,重视造型、色彩的冲击力,很多学生热衷做“一天能出四五件作品”的现代瓷。

  “但这样的陶瓷全世界都在做,既不能代表景德镇,又不能体现民族特色,更不能代表中国。”朱辉球认为民族的东西是有底蕴的,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执着的追求,更需要坐得下、画得好、等得起的匠心。

  朱辉球还担忧着粉古彩的传承:现如今,景德镇从事纯粹粉古彩创作的多为六七十岁的传承人,像他这样四五十岁的传承人都已经很少了,下一代能否接得下去?

  在朱辉球的努力下,2016年,江西省文化厅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成立了江西省粉彩古彩研究院,招收了第一批国家非遗粉彩古彩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朱辉球也从此承担起粉彩古彩特色传承、陶瓷艺术交流、产学研与职业技能教学等工作。

  2017年,朱辉球的工作室获评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随即,工作室就与马路对面的景德镇市十七小学联合开展“陶艺进课堂——工艺美院志愿者走进十七小义务支教活动”。

  每周四下午,朱辉球领着学生,带上材料,走进小学生课堂,开展陶瓷艺术教育与美育实践活动,他要借此培养瓷都娃娃对泥土和陶瓷的亲近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朱辉球鼓励“小老师”们积极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接好他手中的接力棒。

  从教28年,朱辉球的学生中有多人被评为“省级陶瓷大师”;他还为粉彩古彩培养出150多名传承者。此外,8年来,他还参加景德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培训陶瓷从业人员3000多人次。

  在自己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课程结课座谈会上,朱辉球对他培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学生说: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他希望这些“火种”能将民族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编辑:鲁杨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播撒民族技艺传承的火种
——记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朱辉球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