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年的“强基计划”,今年有何新变化

副标题:

来源:光明日报  |  2024-06-18 09:48:26
光明日报 | 2024-06-18 09:48:26
原标题:实施四年的“强基计划”,今年有何新变化
正在加载

“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自2020年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9所高校相继开始实施“强基计划”,每年招录6000余人。今年,首批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已上大四。实施4年来,“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和探索?今年的“强基计划”有哪些调整和变化?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1.优化专业布局,服务国家战略

随着2024年“强基计划”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布局愈发清晰。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超过10所高校新增或扩大了“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增了海洋科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武汉大学新增了地球物理学专业,这两个专业是首次纳入“强基计划”招生。

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也进一步纳入“强基计划”招生。如上海交通大学增加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浙江大学增加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中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新增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指出,近年来,“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呈现不断变化、数量扩大的趋势,反映出该计划在传统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招生的基础上,又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的一些基础学科专业纳入了招生,这对于培养关键领域拔尖人才、提升其创新性与竞争力十分有利。

2.创新评价方式,精准选拔人才

对照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4年来,“强基计划”在人才选拔方式上有什么创新?

“总体上看,‘强基计划’的招生选拔方式呈现出由单一、刚性向多元、弹性方向变化的趋势。”郑若玲介绍。

今年,“单科破格入围”的新模式格外引人关注。北京理工大学规定,如有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取得满分的,可破格入围学校考核;西北工业大学规定,高考数学单科成绩145分及以上的考生,可申请破格入围学校考核。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学校都引进了“单科破格入围”新模式。

“由于数学在理工类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今年特别制定了数学成绩优秀的考生破格入围校考的招生政策。希望通过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模式,招收更多学科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浩宇表示。

在入围成绩计算方式上,目前,共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今年新跟进此项政策,南开大学更是将加权科目扩展至数学、物理、语文、化学和生物,让加权核心科目更加丰富。

“在高校考核环节,各校设置的笔试和面试比例也各不相同,有的院校取消了笔试环节,更加倚重面试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重点关注考生的志向、兴趣、天赋是否与‘强基计划’学科相契合。这些都是有益探索。高考多样化招生探索走到今天,许多学校的招生能力有所提升,人才观与教育观等理念也得到更新。”郑若玲表示。

3.突出因材施教,重视衔接培养

在培养方式改革上,4年来,各高校一方面积极探索书院制、小班化、导师制等个性化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了本研衔接培养的长周期培养模式,助力学生攀登科研高峰。

据了解,清华大学为“强基计划”学生成立了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个实体书院,安排院士、年轻科学家与学生们学习、生活在一起,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4年来,不少学生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有的还在国内外科技创新大赛上斩获大奖,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按照长周期培养思路,系统设计本研一体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学术训练体系。“学校依托各‘强基计划’培养院系优质学科资源、师资团队和重大科研培养平台,组建专题研究小组,成立特色研究项目,促进建设跨学段、跨学科的学生共同体、学术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明德书院副院长华建光介绍。

“在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时,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衔接’与‘协同’。”郑若玲表示,“‘衔接’是指试点高校建立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协同’是指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这些举措有助于强化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交叉性与针对性,提升人才选拔与培养成效,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据了解,去年年底,首批入学的“强基计划”学生已完成了本研衔接转段工作。此前,多所高校公布了“强基计划”学生的转段数据:南京大学共有115名学生成功转段,其中直博生30人,硕士生85人;上海交通大学2024级“强基计划”学生转段名单显示,共有130人顺利转段进入直博或硕士研究生阶段。

“为了帮助首批‘强基计划’学生顺利转段,中国农业大学组建了院士领衔的‘百人导师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本科阶段所学专业,在导师库范围内与意向导师进行双向选择。2023年,学校已完成首届‘强基计划’学生的本研衔接转段工作,最终,首批生物科学专业的30名‘强基计划’学生里,有26名按照直博生形式继续培养,4名按照硕博生形式继续培养。”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白菲介绍。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并非所有“强基计划”学生都成功转段,也有部分学生在这个环节申请退出。对此,郑若玲表示,本研衔接培养模式不应是静态的“保险箱”,而应是动态的“筛选器”:“在这一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考核与退出机制,通过自愿申请退出或考核不合格退出等方式,将那些学科基础不牢固、对‘强基计划’缺乏兴趣与热情的学生分流出来,并增补一批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有良好潜质且有能力完成培养目标的学生,从而保证进入转段环节的学生是真正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能够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动态的‘筛选器’还有助于纠正学生在报考该项目时存在的功利主义倾向,维护‘强基’招生的公平性、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记者 唐芊尔 通讯员 宋笑语)

编辑:焦思嘉 责任编辑:魏曼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教育精彩视频
正在阅读:实施四年的“强基计划”,今年有何新变化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