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中国教育观察
-
少儿守护人 郑树国 口腔卫生
-
主题教育
-
保护视力
-
主题教育
-
家庭教育
-
中华先锋人物
-
中国动漫观察
-
六一儿童节
-
育儿消费
-
孩子 写作业
-
阅读能力
央视网消息(记者/焦思嘉):2024年6月,中职生珂嘉玮被华侨大学录取为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2022年的4月,中职生张焕腾成功“逆袭”,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从中专到研究生,这本不是一条顺畅的“道路”,他们的成长蜕变与个人努力密不可分,国家提供的上升通道和政策支持也很重要。本期《职教强国》的记者采访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看看从升学的角度来说,专家是怎么说的。
记者:这些中职生逆袭到研究生,他们的成长之路是可以复制的吗?他们是否是走了“弯路”的“天才”呢?
聂伟:这个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学生中职,包括高职学生给予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技能成才是一条路,获得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包括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教技能大赛获得这些奖项,这是一条路径,另外一条路径就是升学的路径,那么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的升学路径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广。在2000年之前,中职学生升学路径是非常狭窄的,很多的中职学生,他是通过自学考试这种方式进入高等教育,读了本科硕士乃至博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现在这近十年来,这种的路径它越来越多,那这些学生可以通过“3+2”进入高职,读了专科的学历,还可以继续往上读本科,也可以通过“3+4”这种形式,上三年中专,然后再上4年本科,以这种形式获得高等教育学历,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那么也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等各种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这个教育经历。现在整体来讲,现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开放的,越来越宽广,我们在力图给每一个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打造一个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可以让他通过各种途径,达到自己的受教育的理想。想上学就可以一直上,就我们讲的应届毕业生他接着上学,也可以通过工作之后再来接着读书。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我们整个国家的终身学习这种学习型社会已经在逐渐搭建,所以这些整个大的这个政策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落到每一个学生个案的身上。可能大家看到的是“聚光灯”下的这个个案,其实更多背后的整个体系的支持和政策制度的这种强大的支撑。
记者:为了畅通中职生的升学路径已经有哪些政策可以支持中职生的升学呢?
聂伟:具体来讲有很多,刚才讲到的“3+4”是指的是中职学生和直接上本科,三年加四年这个简称的意思;“3+2”就是中职三年加上高职的两年,这两种都是全日制的学历教育。还有一种是五年一贯制的,就是初中毕业,参加中考的学生,进入这个学校之后,连续上5年获得一个高职的学历,它也是一种形式,那么这三种是现在是最主流的获得全日制教育学历的形式。像刚才我讲通过自学考试,这个成人高考,那是另外一种途径,获得更高的学历。这些路径我觉得到现在足以满足我们学生,升学的这种需求和欲望,到现在来看,我们中职的毕业生,他只要想升学,肯定有学位,有学习机会供给,这个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
记者:《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当中提到,选择中职升学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聂伟:这反映了多方面的问题吧,首先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老百姓对自己孩子受教育的年限会逐渐延长,这是一个正常的需要。是每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他需要追求更高的教育层次,我觉得这是我们的正常需求。第二就是从经济产业来看,我们的产业升级,我们要发展高端产业,要追求产业高端,需要更高层次,更高学历水平的这种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孩子想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我觉得这个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一点,现在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整体来看可能在60%或者多一点,三分之一多一点的学生还是直接就业的,就是大概是这么一个基本的情况。这种情况已经跟以前相比,我们学生这个升学的比例,已经大大提高很多了,往前推20年,我们中职升学的比例可能在10%以内,就是个位数的这种概念,那么现在已经拓展到50%-60%甚至更高。当然这个也有区域差异,不同的区域之间,这些中职学生升学的欲望是不一样的,他也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地方会高一些,有的地方是低一些,按照我们现在整个国家的政策导向叫因地制宜。
记者:哪些专业的学生他们更愿意选择升学?而哪些专业的学生更愿意选择中职毕业直接就业呢?
聂伟:他这可能跟产业有关系,技术含量高一些,学历层次理论水平要求高一点的职业,他可能会需要更长的受教育年限
而且我们有很多,特别是身体技能的这种习得,他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比方说艺术、杂技、唱腔、戏曲,像这种可能他从小就需要训练,而且需要训练很长的时间,我们讲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需要长学制、长时间进行学习。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跟行业、跟产业、跟职业、跟岗位是相关的。
记者:哪些区域的人会愿意选择中职毕业之后就业?哪些学生愿意选择中职毕业之后继续升学,他们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聂伟:像传统文化意识比较强的人,他一定要上学,一定要学而优作事的地区,他可能会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去上,接受更高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相反在一些贫困落后地区,有的家长受教育意识比较淡薄一些,他可能觉得孩子上学无所谓,那他就不会有很强的求学欲望。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另一个极端就是家长特别希望孩子一定要跳出“农门”,跳出这个山区,一定要上大学,他会有很强烈的求学欲望,存在两个极端。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般来讲,家长他不需要孩子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取一些经济收入,那他就不需要孩子这么早就就业,那么很多家长会认为,18岁工作了还是个孩子,还没有长成人,所以他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到20多岁再去工作,他觉得心里是踏实的。而且家里面有这个经济条件供养孩子,他跟我们那个时代可能不一样了,需要你很早来就业来挣钱养家糊口,他们有这种需求。现在我们普遍来讲,家庭对这方面的需求很小,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以前讲叫“有学上”,现在大家希望“上好学”,所以他会选择更好的学校,寻求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支撑孩子的未来人生的发展,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前景。
记者:从职校的角度来看,这些“偏才”“专才”的中职生,会启发职校在职教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一些改变吗?
聂伟:我们讲所谓的“专才”和“偏才”,他是一个通用的俗语,他不是一个专用的概念。其实我们在职业学校,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里面,会供给、会设置很多的专业供学生来选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特长,去选择适合他自己的这个专业去进行学习,当然也可以换专业,就是找到自己适合、喜欢的职业、喜欢的专业,有自己学习兴趣,才有激发他这种学习动力,可能在职业学校里面才能达到实现或者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种教育的理想。我觉得我们现在整个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发展正在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和奋斗。